玻璃窑炉的施工是一项复杂且技术要求高的工程,涉及耐火材料选择、砌筑工艺、热工设计等多个环节。以下是玻璃窑炉施工的关键步骤和技术要点:
一、施工前准备
设计审查
材料验收
检查耐火砖的尺寸、密度、耐火度是否符合标准(如ASTM或GB)。
确保耐火泥浆、锚固件、保温材料等辅材质量合格。
工具与设备准备
切割机、激光水平仪、泥浆搅拌机、千斤顶等。
专用吊装设备(用于大型窑炉砌筑)。
基层处理
清理窑炉基础表面,确保平整、无油污和杂物。
检查钢结构的垂直度、水平度及焊接质量。
二、施工流程
1. 基础层施工
2. 窑体砌筑
砌筑方式:
干砌:高温区(如熔化部)采用干砌,避免泥浆高温下失效,砖缝用金属片调整。
湿砌:低温区(如烟道)采用耐火泥浆粘结,砖缝控制在1-2mm。
关键部位施工:
池壁与池底:使用电熔锆刚玉砖(AZS砖),采用交错砌法,确保抗玻璃液侵蚀能力。
大碹(窑顶):采用拱形结构,使用硅砖或高铝砖,逐层锁紧,避免塌陷。
胸墙与喷火口:用高铝砖或刚玉砖,预留热膨胀空间。
3. 锚固件安装
金属锚固件:在高温区域(如池壁)焊接耐热钢锚固件,增强结构稳定性。
陶瓷锚固件:用于直接接触高温火焰的部位,避免金属氧化损坏。
4. 膨胀缝处理
预留膨胀缝:根据材料热膨胀系数,每米预留3-5mm膨胀缝。
填充材料:使用陶瓷纤维毡或可压缩耐火材料填充,避免热胀冷缩导致开裂。
5. 烟道与蓄热室施工
烟道砌筑:采用粘土砖或高铝砖,内壁涂覆抗侵蚀涂层。
蓄热室格子体:交替排列耐火砖(如镁砖、高铝砖),优化热交换效率。
6. 密封与保温
外层密封:窑体外部包裹不锈钢板或陶瓷纤维毯,防止漏气。
保温层加固:在耐火层外覆盖轻质保温材料(如硅酸钙板)。
三、质量控制与验收
过程检查
每日检查砖缝均匀性、垂直度(误差≤2mm/m)、水平度(误差≤1mm/m)。
使用塞尺检测砖缝厚度,确保符合设计要求。
气密性测试
施工完成后,进行冷态气密性测试(如正压检漏),确认无漏气点。
热态验收
缓慢升温烘炉(按升温曲线,通常需7-15天),监测窑体膨胀是否均匀。
检查耐火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,无开裂、剥落现象。
四、施工注意事项
环境控制
施工温度需保持在5-35℃,避免雨雪天气作业。
冬季施工需采取保温措施(如搭建暖棚)。
材料保护
耐火砖避免受潮,电熔锆刚玉砖需防碰撞碎裂。
耐火泥浆随用随调,防止硬化失效。
安全措施
高空作业需佩戴安全带,窑内施工确保通风良好。
使用激光仪器时避免人员直视。
记录管理
全程记录施工日志(包括材料批次、砌筑进度、问题处理等),便于追溯。
五、常见问题与解决
砖缝过大:重新调整砖块,补充耐火泥浆。
局部过热:检查保温层是否缺失,及时修补。
烘炉开裂:暂停升温,用耐火涂料填补裂纹后继续烘炉。
玻璃窑炉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其使用寿命和能耗效率。严格遵循工艺规范、选用优质材料,并结合智能化监测(如红外热像仪实时监控窑温分布),可显著提升窑炉性能,降低后期维护成本。